
近期关税政策回顾
美国对中国的加税: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征收34%关税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
中国对美国的加税对等反制:
2025年4月4日, 中国海关总宣布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对所有美国商品征收34%的额外关税。
2025年4月10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稀土、大豆、汽车等 134 项商品首当其冲。
这次关税升级标志着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争端的显著加剧。对中国进口商品日益加重的关税压力凸显出当前经济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供应链各方面临的复杂局面。美国的新关税政策不单单只是报复性措施,而是一场旨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的战略转移之争。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对中国聚醚出口的影响
成本上涨及关税政策对美国制造商的影响
美国本土制造商目前已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挑战,而如今这些关键材料的成本又大幅上升。加征关税虽然削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但也迫使美国制造商不得不花费额外成本或从其他国家寻求替代供应商。然而,鉴于中国在聚醚多元醇等化工品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寻找到可替代的同等产品可能既困难又昂贵,尤其是对于那些选择有限的小厂家。这意味着制造成本将上涨,美国制造业利润空间面临压力。
对相关下游行业的影响
美国关税上调显著影响了聚氨酯产业链下游。包括汽车、建筑、家具、包装、鞋业在内的主要下游行业将面临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而厂商又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将使各行的成本压力加剧,盈利能力、竞争力和生产稳定性承压。
此外,经济下滑预期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潜在的需求增速放缓促使许多企业推迟投资计划或缩减生产。随着消费者信心的下滑,尤其是在非必要消费品领域,这一连锁反应可能会更为凸显,进一步加大了这些聚氨酯下游行业的收缩风险。
中国聚醚多元醇出口多元化战略
为了应对美国关税政策,中国制造商已开始将目光转向东南亚、欧洲、印度、中东等其他出口市场。美国加征关税扰乱了传统的贸易渠道,并对中国聚醚多元醇出口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将减轻关税增加对中国出口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
而另一方面,因全球产能过剩和生产成本高企,越来越多的欧洲化工企业正重新进行战略评估并关闭生产设施,这为中国制造商创造了机遇。随着一些欧洲生产商缩减运营,中国制造商正积极填补这些供应空缺,为欧洲厂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欧洲的绿色转型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尤其是对环保和节能聚氨酯解决方案的需求正逐步增长,这为中国出口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展望
2025年4 月 10 日,特朗普宣布对越 75 个国家实施90 天关税暂停期。
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聚醚仅占3%,对原料影响的偏弱。根据天天化工的调研,月初聚醚出口税率约为57.5%。本周美国加征关税对聚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关注。但相较原材料,下游行业的影响更大。
2024年,按出口重量计,中国出口聚醚国家TOP10:土耳其、越南、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韩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美国。由于特朗普对越南等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暂停关税90天,中国到东南亚的聚醚出口暂时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