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近期加征关税政策正给全球聚氨酯行业带来了重大的不确定性。自2025年3月4日起,美国将对所有原产于中国(包括香港)的聚氨酯原材料,在现行关税(含反倾销税、反补税)基础上加征20%的从价税。
对全球聚氨酯市场的影响
由于加征关税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预期,美国国内聚氨酯供应商正试图在二季度报价中反映这些通货膨胀成本。此外,关税增加将可能抑制汽车、建筑、家居、家电等下游行业对聚氨酯制品的需求。
对主要下游行业的影响
1. 汽车行业
作为重要的聚氨酯下游行业,汽车制造正面临着聚氨酯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汽车座椅、内饰板、涂料、隔热材料,甚至用于汽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其生产成本均随之上升。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汽车制造商采取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并增加对本土产品及原料的依赖,以保障原料供应。
使用聚氨酯复合创新材料有助于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缓解金属成本上升压力。欧洲及亚洲车企也在积极采取本地化生产战略,以减轻关税上涨的冲击,增强供应链韧性。
2. 建筑行业
建筑是另一重要的聚氨酯下游产业,特别是保温板和喷涂领域。聚氨酯因其优异的隔热性、耐用性以及多功能性,覆盖了从住宅建筑到大型商业建筑的广泛应用。然而聚醚多元醇及MDI价格上涨正给建筑行业带来压力,推高了施工项目开支。
主要行业参与者之创新转型
面对加征关税和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聚氨酯企业正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巴斯夫:产能扩张与可持续发展
巴斯夫正通过扩大亚洲产能以应对西方市场的成本压力,并专注于生物基聚醚等可持续产品的研发,以更好地吸引环保消费者。此举帮助巴斯夫在环保概念日益凸显的汽车和建筑等领域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科思创:推进特殊化学品业务
科思创目前正向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业务转型,以减轻原料成本波动所带来的影响。该公司将专注于提供优质、高性能的聚氨酯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及其它下游行业对轻量化及节能材料的高需求。
亨斯迈:合作与创新
亨斯迈正在与车企、房地产企业共同探寻低能耗聚氨酯解决方案,以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其中包括为汽车提供轻量、节能的泡沫系统和建筑用隔热材料。
陶氏化学:数字化与循环经济
陶氏化学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其供应链效率,并在关税波动中降低成本。该公司还加大了对聚氨酯回收及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为汽车、建筑等行业提供可持续材料替代方案,以降低对单一原料的依赖,保证生产不受价格波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