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紧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MDI(亚甲基二苯二异氰酸酯)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这些举措不仅对相关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MDI反倾销调查:保护主义抬头
2025年2月12日,美国特设MDI公平贸易联盟(由巴斯夫和陶氏组成)提交请愿书,指控中国出口的MDI以低于公平价格的形式在美国市场销售,对美国本土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审查了相关证据后,于2025年3月28日认定有理由继续进行调查。初步反倾销税裁决定将于2025年7月22日作出。
MDI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生产硬质泡沫塑料、软质泡沫塑料以及涂料、粘合剂等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MDI约占其总出口的25%。如果反倾销税落地,中国MDI企业将面临高额关税壁垒,出口成本激增,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美国本土MDI价格可能因供应减少而上涨,亨斯迈与科思创等未加入联盟的厂商可能从中受益,但下游塑料与家电企业成本将攀升,削弱其全球竞争力。更广层面,反倾销调查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连锁反应,欧洲与印度等市场若效仿美国,对中国MDI设限,全球供应链将面临重构。
特朗普关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2月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使累计对华关税达到20%。这一政策是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301条款关税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此外,特朗普还签署了行政令,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并计划对钢铁、铝、芯片、药品等产品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旨在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同时增加政府收入。然而,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声音。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盟友迅速作出反应,计划对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将推高商品价格,伤害消费者利益,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对等关税: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计划于2025年4月9日生效,针对约185个国家,关税税率从10%至50%不等。这一政策以“国家安全”为名,试图通过差异化关税调整全球贸易格局。然而,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
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中国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征收最高15%的关税,并采取其他反制措施。此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来应对挑战。
结语
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不仅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MDI反倾销调查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叠加效应,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共同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与繁荣。